公民道德:踐行社會公德從我做起
社會公德作為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應當身體力行付諸行動,踐行社會公德?!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用五個詞、二十個字對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作了明確規范。即: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我們可以提煉關鍵詞簡記為“文人愛護法”。
文明禮貌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現在人們交往的方方面面,譬如和悅的語氣、真誠的態度,文明的行為等等。老話常說:“良言一句二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正是體現了這一道理,因此,講文明禮貌能促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道德橋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現象也從側面反映了文明禮貌建設有待加強,比如:疫情期間排隊做核酸插隊還辱罵他人,公共場合隨地吐痰等等現象。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文明城市,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架起道德橋梁,向不文明行為說不。
助人為樂,就是在一個人遇到困難時,大家都能伸出援手,把別人的困難感同身受,給予真誠的幫助。助人為樂應當從小事做起,逐漸養成關心幫助他人的習慣,比如:幫殘疾人過馬路,無償獻血,慈善捐款,幫助貧困山區兒童捐贈書籍等等。老話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快樂自己。
愛護公物,首先要對哪些屬于公物有所了解,公共財物包括一切公共場所的設施,所以對待公共財物的態度和做法也是一個公民有沒有社會主義道德的反映。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公物的具體表現有很多,比如:愛護公共設施,如路燈及有關通信線路、交通設施等;保護文物古跡,不隨手亂刻亂畫,留下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痕跡,要使其為更多的人服務。與此同時,我們要敢于同侵占、損害、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作斗爭,遇到此類情況要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將“保護公物從我做起”的口號落到實處。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社會公德的一項基本要求。保護環境不僅僅是保護自然環境,還包括我們的人文環境。環境和資源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不能破壞丟棄,有一句話說得好:資源環境不是從祖先那里繼承來的,而是從子孫后輩那里借來的。保護環境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子孫后代負責。
遵紀守法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我們要嚴格做到“三法”,分別是知法、守法、護法。我們時刻都要認真學習基本法律知識,既不做法盲,也不知法犯法,與此同時還要身體力行去護法,保障憲法和法律權威,同辱法行為作斗爭。
【例題】(單選)以下屬于社會公德主要內容的是:
A.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B.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
C.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互助
D.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
【解析】A。A選項是社會公德主要內容;B選項是職業道德主要內容,選項B不符合題干;C選項是家庭美德主要內容,選項C不符合題意。D選項是職業道德主要內容,選項D不符合題干,故本題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