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基礎知識:神經系統的調節的知識點總結
1.當人和動物的脊髓在與高位中樞離斷后,反射活動能力暫時喪失而進入無反應狀態的現象稱為脊髓休克,簡稱脊休克。如骨骼肌緊張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發汗反射消失,糞、尿潴留。
2.牽張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緊張兩種類型。
3.肌緊張是一種緩慢持續牽拉肌腱所引起的牽張反射,表現為受牽拉肌肉發生緊張性收縮,即肌肉經常處于輕度的收縮狀態,故又稱為緊張性牽張反射,屬于多突觸反射,是維持身體姿勢最基本反射活動,也是隨意運動基礎。
4.腱反射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牽張反射,表現為被牽拉肌肉迅速而明顯地縮短,故又稱為位相性牽張反射,屬于單突觸反射,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
5.在麻醉動物,于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干,當麻醉藥作用過去后,動物即表現為四肢伸直,堅硬如柱,頭尾昂起,脊柱挺硬,呈角弓反張狀態,這一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
6.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增快,心縮力增強,不重要臟器血管收縮(內臟、皮膚、唾液腺),骨骼肌血管舒張(交感節后膽堿能纖維釋放膽堿與M受體結合),支氣管平滑肌舒張,分泌黏稠唾液,胃腸蠕動和膽囊活動減弱,括約肌收縮,逼尿肌舒張,括約肌收縮,瞳孔擴大,豎毛肌收縮,汗腺分泌,血糖升高(糖原分解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
7.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心率減慢,心縮力減弱,軟腦膜、外生殖器等血管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液分泌增加,分泌稀薄唾液,胃腸蠕動和膽囊活動增強,括約肌舒張,逼尿肌收縮,括約肌舒張,瞳孔縮小,淚腺分泌增加,血糖降低(糖原分解減少,胰島素分泌增加)。
8.許多基本生命現象(如循環、呼吸等)的反射調節在延髓水平已初步完成,因此延髓有“生命中樞”之稱。